首   页 | 最新人才 | 最新岗位 | 人才资讯
简历中心 | 服务项目 | 职位搜索 | 人才搜索
企业服务项目
公司登录 免费注册 VIP服务
人才咨讯
您所在的位置:人才咨讯 > 求职 > 招工求职缘何陷“两难”怪圈
招工求职缘何陷“两难”怪圈
每日甘肃网-西部商报   2010-03-10 16:05:25  
    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春节后劳务市场用工荒与求职难同步存在,各省的劳务派遣公司各显神通,与市县的劳务、妇联、民政等部门联合招工。同时,各中小企业的高管也亲自上阵,在各地招揽人才。在求职难和招工荒的矛盾对立中,农民工面对的不仅仅是企业诱人的待遇,还有深藏在用工信息背后的陷阱。

    招工承诺别成“空头支票”

    来自崆峒区的农民工郑小凡今年春节后的*件事不是找工作,而是前往兰州市七里河区劳动监察大队打探工伤处理结果。2009年春节过后,郑小凡通过劳务市场签约到七里河区彭家坪一家食品厂工作,期间右手不幸被封包机割伤,致成伤残。

    进厂时郑小凡曾与食品厂签订过一份劳动合同,合同由厂子保存。当年5月底他发生工伤,向有关部门申请工伤认定,但食品厂不提交劳动合同,而且根本不承认与郑有劳动关系,郑不得不先在劳动部门确认劳动关系。

    “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和待遇不公平的情形,有的招工前承诺的还会变成‘空头支票’。”在兰州市徘徊了近一周的通渭农民工张小平无奈地说,现在不是找不到工作,而是很难找到称心的岗位。比如,目前大多数酒店承诺的服务员月薪都在1000元以上,但上岗前,酒店要收取服装费、培训费、体检费等多项费用,在工作中稍不到位就要罚款,每个员工每月*少受罚100元,且每月的工资还要扣除100至300元不等的押金,一年后才能退还,实际上拿到手的工资一月不到600元。

    省人才培训中心负责劳务派遣的张云武告诉记者,目前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已经大为减少,但很多单位会采用其他方式来规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。比如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单方保管合同,或签订空白合同来逃避责任,相关调查显示,约有一成多的农民工签订的是空白合同。如果劳动者签订了空白合同,那么工资、工作时间、工作岗位等内容都可以由用人单位随意填写,增加了维权难度。

    一些企业招不到工人,企业本身也有问题。除了工资待遇偏低外,员工的工作、生活条件太差也是其中一个因素。“像企业是否设有工会、食宿条件是否良好、五保是否齐全等等,都是求职人员关注的。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,你的竞争力强,招工就不难。”张云武说。

  劳务派遣公司良莠不齐

    眼下,一种“雇人不用人,用人不雇人”的新式用工模式成为劳动力有组织转移的主要渠道,也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。但是,我省的劳务派遣公司发展仍很缓慢,还停留在劳务中介的基础上,而外省来的劳务公司实况又很难掌握。

    据全国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调查显示,目前农民工大多在中小私人企业工作,而适用劳务派遣*多的实际上是国有企业、机关、事业单位,但劳务派遣制度仍然不完善,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容易受到侵害。如劳务派遣公司良莠不齐;劳务派遣工的工伤保险存在保险难申请、程序衔接缺乏等,尤其是劳务派遣公司设在外地的,派遣工还普遍面临着同工不同酬和待遇不公平的情形。有些挂着劳务派遣公司的名头,其实是中介公司,只收“人头费”,不调查企业的实力,不签订合同,只给企业输送人数,每人收取100元的介绍费后,一切就成了用人单位的事情。

    农民工张光明2007年通过北京致诚劳务派遣公司在北京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,一次小区巡逻检查时被偷盗者打伤,事故处理时劳务派遣公司与物业公司都成了“甩手掌柜”。按照《劳动合同法》的规定,劳动者可以要求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,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多头合同,具体条款含糊不清,*后使他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。

    一些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,减少用工风险,纷纷在非核心岗位使用派遣工。潜在的市场和商机,*地刺激了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。但做派遣这一行也有风险,甘肃省劳务办公室境外就业中心负责人杨旭东说,用人单位退工、女职工生育、劳动纠纷、工伤事故、聘请律师、合同到期未续签的经济补偿等等,都要花钱。没有足够的合作单位,没有足够的派遣员工,一旦出事,派遣公司很可能得不偿失,甚至亏本。正因为如此,派遣公司*怕用人单位“甩包袱”,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用工风险,转嫁到派遣公司头上。

    有的单位接受派遣员工时,往往要求派遣公司签订“不平等条约”。如合同未到期辞退派遣工,违约金要求由派遣公司支付;派遣员工发生工伤事故,费用全部由派遣公司买单。由于派遣行业竞争激烈,有的派遣公司为多接几单业务,只好违心接受。

    春节过后,农民工返城务工,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各种招工广告,还有深藏其中的用工“陷阱”。省劳务办公室负责人提醒,农民工求职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,谨防上当受骗。

    采访中,大多数农民工表示,除朋友介绍外,他们求职主要通过报纸广告、公交站台、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获取信息。杨旭东说,街边的电线杆、电话亭上,经常贴有一些不法分子用不干胶纸片印刷的招聘广告,由于薪金优厚且要求不高,往往令农民工心动。对此,提醒农民工,街边小广告大都是骗钱的,张贴这些招聘广告的公司大都没有营业执照,它们就靠着一年到头的“急聘”“急招”等伎俩从求职者腰包里骗钱。

    兰州市就业局办公室李科长提醒说,劳动者的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,新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明确了劳动合同中所应具备的条款。从事建筑、煤矿等行业的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,一定要认真阅读合同内容,发现有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安全,出现安全事故厂方不负任何责任”等条款的“生死合同”,千万不要签。

    张云武告诉记者,现在的劳务中介已经不是当年以收取中介费为主来欺骗农民工,而是利用多种手段来蒙蔽求职者,*为常见也很难维权的是“下套合同”。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所串通皮包公司与求职者签订合同,要求求职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然后以各种理由予以辞退。还有一些骗子以老乡给老乡介绍工作为由,采取私刻公章、伪造招工手续等手段专门坑害老乡及熟人。(记者 胡作政 实习生 于 茜)    

相关资讯:
招工求职缘何陷“两难”怪圈
 
 
求职
面试
投诉处理
网站客服
服务咨询
NAV
供应市场 |
采购 |
地区门户 |
环博会 |
资讯 |
展会 |
技术 |
相册 |
文库 |
样本 |
地区频道
专业网站
©2003 - 2025 Goepe.com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 | 服务中心 | 著作权与商标声明 | 联系我们 | 会员服务 | 隐私声明 | 网站导航